用“大器晚成”来形容晚清重臣左宗棠,一点都不为过。
左宗棠虽然20岁就考中举人,但此后3次进京参加会试,均以失败告终。左宗棠一怒之下,不再参加科举考试,回到老家种田过日子。1852年,当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的邀请,到省城长沙担任张亮基的幕僚时,已经年满40岁了。
那时候,比左宗棠大1岁的曾国藩已经是从二品的侍郎,比左宗棠小11岁的李鸿章也已经当了两年的翰林院编修,妥妥的正七品官员。
左宗棠还什么都不是。
左宗棠给张亮基担任幕僚,是他人生中获得的第一份工作。为什么不说官职,而是说工作呢?这是因为,幕僚并不是有国家编制的正式官员,没有品级,没有俸禄。他们的薪酬,由聘用他们的官员提供。用现在的观点来看,幕僚是清朝官场里的一群临时工。
当然,左宗棠是一个强势的人。他先后给张亮基和继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当幕僚时,不仅仅是为张亮基和骆秉章提供咨询建议,而是独当一面地代为处理军政要务。人们讥笑他为“左都御史”,实际上就是说他“揽权自重”,超越了一个幕僚的本分。
左宗棠的幕僚工作干得很出色,得到了各方的肯定。1856年,左宗棠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有功,被清廷“以兵部郎中用”,赏戴花翎。1858年,在骆秉章的保荐下,左宗棠加四品卿衔。不过,这些官职和官衔都是虚的,相当于一个荣誉职务。
1859年,左宗棠的人生命运发生转折——他因为被卷入樊燮京控案,差点人头不保。在郭嵩焘、胡林翼、潘祖荫等好友故旧的帮助下,左宗棠逃过一劫,还以“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,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”一语闻名于世。
随后,左宗棠离开骆秉章幕府,以四品京堂候补的身份,到曾国藩大营担任幕僚,“襄办军务”。
曾国藩创建湘军以来,招徕了许多幕僚,幕府里人才济济,左宗棠在里面并不显眼。曾国藩也深知,左宗棠不是久居他人之下的人物,便派他回湖南老家招募军队。左宗棠求之不得,招募了5000人,组成了一支楚军。
1861年,左宗棠率领楚军,在曾国藩的派遣下奔赴浙江与太平军作战。当年,左宗棠在曾国藩的推荐下,任职浙江巡抚。这是左宗棠第一份正式职务。
浙江巡抚是浙江省的最高行政长官,级别为从二品,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,相当于现在的浙江省省长。
左宗棠率领楚军与太平军作战,多次打败太平军,收复了许多实地。1863年,左宗棠升任为闽浙总督。
闽浙总督总管福建省和浙江省的军民政务,为正二品,加兵部尚书衔者为从一品,相当于现在的福建省省长和浙江省省长,兼两省的军区司令员。
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,左宗棠被调到西北边疆。1868年,左宗棠任职陕甘总督。
陕甘总督总管陕西、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民政务,级别为从二品,加兵部侍郎衔者为从一品,相当于现在的陕西、甘肃和伊犁三省省长,兼三省的军区司令员。
1874年,左宗棠被补授为协办大学士,不久又补为东阁大学士。清朝没有设置宰相,大学士承担了宰相的部分职责,被尊称为宰相。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,东阁大学士为正一品,分别相当于现状的副国级和正国级。
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,干了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:收复了新疆,为中国圈回了百万平方公里国土,创造了晚清领土失而复得的奇迹。
1881年,左宗棠从陕甘总督任上,转任军机大臣。军机大臣本身没有级别,左宗棠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担任军机大臣,依然是现状的正国级级别和待遇。
左宗棠多年担任封疆大吏,不适宜留在京城担任军机大臣,因此很快他就被外放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。
两江总督总管江苏、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,相当于今天这三个省的省长,同时兼任三个省的军区司令员。南洋通商大臣负责两江区域的外交事宜,相当于现在的半个外交部长。
1884年,左宗棠回任军机大臣,并管理神机营事务。当年9月,由于中法战争战局紧急,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,远赴福建前线。1885年9月5日,左宗棠病逝于福建福州,享年73岁。